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在2025年兩會中,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工業機器人成為熱議話題。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技術創新加速突破,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工業機器人能否在2025年迎來“黃金五年”?又是否會掀起新一輪的“機器換人”浪潮?
01
政策東風勁吹
工業機器人站上風口浪尖
代表委員熱議工業機器人發展: 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圍繞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和人工智能建言獻策,呼吁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投入,推動工業機器人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鐘錚(美的集團副總裁)
指出工業機器人領域存在核心零部件技術瓶頸,企業難以獨自突破。建議政府加強組織協調,整合產、學、研資源,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引導。呼吁政府搭建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形成產業集群。
張進(新松機器人總裁)
提到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加速機器人技術升級,提升機器人感知、認知和決策能力。強調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將使機器人更智能化、人性化,未來在工業、醫療等領域前景廣闊。
雷軍(小米集團董事長)
提出人工智能終端正拓展至智能家居、機器人等多元場景。建議2027年前初步建立人工智能終端標準體系,2030年達到全球領先,并打造國際領先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平臺。倡導構建開放共贏的創新生態。
“十四五”規劃藍圖繪就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突破關鍵技術,提升產品性能,拓展應用領域,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
02
技術創新突破
工業機器人邁向“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賦能,工業機器人更“聰明”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工業機器人裝上了“智慧大腦”。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應用,使工業機器人具備了更強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能夠完成更加復雜和精細的任務。
5G技術加持,工業機器人更“敏捷”
5G網絡的高速率、低延遲、大連接特性,為工業機器人提供了更強大的通信能力。工業機器人可以實時傳輸海量數據,實現遠程操控、協同作業,應用場景得到極大拓展。
新材料應用,工業機器人更“靈活”
新型材料的應用,使工業機器人更加輕量化、柔性化,能夠適應更加復雜的環境和任務需求。例如,仿生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工業機器人具備更強的環境適應性和交互能力。
03
應用場景拓展
工業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
? 汽車制造
作為工業機器人的傳統應用領域,汽車制造將繼續是工業機器人的主戰場。焊接、噴涂、裝配等環節,工業機器人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電子制造
隨著電子產品向小型化、精密化方向發展,工業機器人在電子制造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例如,芯片封裝、電路板焊接等環節,工業機器人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 金屬加工
在金屬加工領域,工業機器人可以完成切割、打磨、拋光等高強度、高精度作業,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04
人形機器人崛起
是機遇還是挑戰?
人形機器人引發熱議
人形機器人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些人認為,人形機器人將掀起新一輪的“機器換人”浪潮,對就業市場造成沖擊。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人形機器人可以替代人類完成一些危險、繁重、枯燥的工作,解放勞動力;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也將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例如機器人研發、維護、操作等。
——機器人在線
2025年兩會,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應用拓展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